一家以治療感染性疾病為核心,擁有全球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創新藥企業上海盟科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盟科藥業 股票簡稱:688373)今日成功登陸科創板,此次上市,將進入資本市場新時代。
扎進耐藥性抗生素賽道 有望成本超抗第一股
盟科藥業成立于2012年,致力于發現、開發和商業化針對未滿足臨床需求的創新藥物。自成立之初,公司一直秉承“以良藥求良效”的理念,聚焦全球日益嚴重的細菌耐藥性問題,以“解決臨床難題、差異化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目標為臨床最常見和最嚴重的耐藥菌感染提供更有效和更安全的治療選擇。
目前,盟科藥業主要產品均為化學創新藥,以新化學結構新機制或軟藥設計帶來的新代謝機制作為研發的主要方向,開發臨床必需且安全性高的換代產品。公司的產品管線主要聚焦于治療耐藥革蘭陽性和革蘭陰性菌感染,研發管線中有1款獲批上市并商業化的產品康替唑胺,有2款處于臨床階段候的選藥物MRX-4和MRX-8,以及多個處于臨床前研究階段的候選創新藥。公司3個核心產品均入選了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并已累積主持或參與了6項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其中康替唑胺的開發獲得了“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三次連續資助。
公司的康替唑胺在中國抗菌藥的臨床試驗中實施了多項開創性舉措,為創新抗菌藥領域的臨床試驗樹立了行業標桿,包括采用 PK/PD 指導抗菌新藥臨床試驗(將臨床藥理學研究技術和體系應用于抗菌新藥的研發)、采用國際標準開展復雜性皮膚和軟組織感染的臨床試驗、開展新藥 TQT 試驗和開展人體同位素標記的新藥代謝研究。康替唑胺在中國臨床試驗的成功,為中國未來創新抗菌藥領域提升臨床試驗標準、提升產品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公司已在新藥結構通式、晶型、制備工藝、用途、制劑配方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國際化專利布局,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已在全球不同國家申請了 30 余項發明專利,其中 19 項已獲專利授權,包括境內授權 8 項和境外授權 11 項,為公司產品提供了充分且長生命周期的專利保護。
超級抗生素需求激增 盟科藥業實力強勁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預計到2030年,中國抗菌藥市場規模為1,254億元,美國抗菌藥市場規模將回升至75億美元。2016-2021年,中國多重耐藥性革蘭氏陽性菌抗菌藥物市場規模整體呈增長趨勢,且噁唑烷酮類抗菌藥的市場規模和其占比均呈現增長趨勢。根據沙利文的研究顯示,2020年,中國噁唑烷酮類抗菌藥的市場規模達到15億元,2022-2025年中國多重耐藥性革蘭氏陰性菌抗菌藥物的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為12.4%,2025-2030年的年復合增長率則為4.4%,總體來說,中國多重耐藥性革蘭氏陰性菌抗菌藥物市場呈較快增長趨勢。
與此同時,從盟科所處高端抗生素賽道看,市場容量仍在增長中。目前,競品利奈唑胺、萬古霉素的市容量還在增加,說明市場需求量很大。中國“限抗令”之后導致的結構性改變,是企業未來銷售增長的核心驅動因素。從藥物的普及度看,在中國有1100萬人/天/年,美國2000萬人/天/年,;按人均使用天數來看,在高端抗生素人均使用是美國的1/10。目前,中國整體差距逐步縮小,也意味著市場空間在提升。在抗菌藥市場快速增長的背景下,盟科藥業的前景也頗為廣闊。
盟科藥業于中國和美國建立了研發中心,擁有國際化的核心團隊,以國際經驗和標準實施中美同步開發的研發模式。經過多年研發,康替唑胺完成了中國I、II和III期臨床試驗,澳大利亞I期及美國II期臨床試驗,于2021年6月1日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優先審評審批程序批準上市,并于2021年12月通過國家醫保談判納入2021年國家醫保目錄(乙類)。2022年1-3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68.7萬元,全部來自核心產品康替唑胺銷售收入。
另外,與主要競品(利奈唑胺、萬古霉素)相比,盟科藥業的產品康替唑胺雖然目前獲批的適應癥相對較少,但是相比之下均具有安全性的優勢,更易保證給藥劑量與療程,達到更好治療效果。與利奈唑胺相比,康替唑胺在達到與其相當臨床療效的同時,顯著降低了限制利奈唑胺臨床應用的血液學毒性和藥物相互作用的風險。
公司此次募集資金擬用于創新藥研發項目、營銷渠道升級及學術推廣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隨著后續募投項目的順利實施,將進一步提升公司市場競爭力。